雨季的婚禮 (Monsoon Wedding) ★★ [2/4]

雨季的婚禮」是我今年看的第3部印度電影,包括了奧斯卡提名的「榮耀之役」、英國賣座冠軍的「我愛貝克漢」及這部,印度電影的通俗娛樂性無庸置疑,主題大多是愛情或人生奮鬥等耳熟能詳的故事,並且總是習慣於影片中穿插歌舞好戲,讓人陶醉在其節拍中,如果您喜歡「紅磨坊」這類歌舞片,沒有理由不喜歡印度電影。

「雨季的婚禮」自然也毫不例外,選擇婚禮做為主題,慶典上歌舞昇平橋段不會少,劇情則涵蓋家庭關係及男女情愛等與人生息息相關的歷程,其角色並不因種族文化差異而產生隔閡,他們所面臨到的問題與我們並無兩樣,包括了年輕人學業問題、感情問題,到父母親一輩無時無刻不替子女及家計操心等。

電影開始就是一場電檢尺度是否該隨時代而開放的辯論,而後家族一員及未婚夫紛紛學成歸國,我們清楚看見今日受西方文化衝擊的印度社會,但是當家族成員、賓客全員到齊,他們所要參加的卻是一場道地的傳統印度婚禮。故事從這個大家庭中不同人間的相處慢慢展開,發現他們的關係其實並不困難。

我認為這部電影本來有很大的潛力探討印度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衝突,例如出現了兩名留學歸國的角色象徵新思維,父母親依媒妁之言牽紅線策劃婚禮自然代表著傳統觀念,新郎曾說這些繁文縟節讓人緊張到無法吐露真心話,而新娘甚至在婚禮前夕還與其他男子糾纏不清,這些都充分證實了時代鴻溝的存在,然而「雨季的婚禮」卻一點不想正視這些嚴肅議題,運用四兩撥千金的手段畫下一個圓滿收場,就像典型愛情喜劇一般。

「雨季的婚禮」即使擁有發生在印度現代最寫實的故事背景,新郎還是個美國電腦工程師,印度最引以為傲的表現的確是在數學、程式設計上;然而骨子裡卻再保守不過,口口聲聲明白自由戀愛的真諦,最後仍不敢違背家族約定指腹為婚,即使影片中兩人化學反應足夠,卻不見得任何男女皆適用,而最令我訝異的是當中一段勞工與女僕的相戀,雖然求愛過程趣味十足,但讓我聯想到的是難道印度「種姓制度」仍然根深柢固?為何勞力階級會被配成一對?

我想「雨季的婚禮」最大的問題是編者心中缺乏一套真正理念,他可能只想把一場婚禮拍的色香具全,以及把家族成員來龍去脈完整交代僅此而已,讓本片一些情節有如連續劇般廉價,例如一場長幼亂倫事件爆發就突顯此弊病,我不曉得這和本片主題有何必要性?而礙於片長有限自然更不可能深入探討被害者內心了,只表面上看見心結的呈現及化解罷了,這其實就像是連續劇的插曲般,而本片幾乎就由這些元素組成。

相關電影:
隨心所慾→
★★★、榮耀之役→★★☆、我愛貝克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