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十六歲 (Sweet Sixteen) ★★★ [3/4]
文:放洋班


今年金馬影展特選佳片之一"肯洛區"的「甜蜜十六歲」,早在去年已經轟動歐洲影壇,獲得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並入圍了歐洲電影獎三項大獎包括導演、劇本及男主角,並拿到了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於是我直接從英國訂購來本片的DVD迫不及待想先睹為快。

「甜蜜十六歲」的故事是這樣的,"林恩"是一名15歲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從小欠缺一個圓滿家庭,祖父和繼父利用他和母親從事毒品交易工作,母親因而被捕入獄,而他也因此被家裡面變本加厲壓榨。現在,他即將16歲,有本事能夠脫離繼父的魔掌,他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存錢買房子,提供即將出獄的母親一個溫暖的家,開始新生活,擺脫繼父的糾纏。另一方面,他的姊姊早已離家自力更生,成為了單親媽媽,林恩離家後暫時投靠姊姊,姊姊是世界上唯一關心他的人,但是林恩對姊姊與母親間的嫌隙顯得十分不諒解,姊姊無法原諒母親的不負責任而耿耿於懷......

我之前看過導演"肯洛區"及編劇"保羅拉維提"合作的「我的名字是喬」,他們的電影都關注在社會中低階級勞工的生活上,而且角色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言談舉止就像真人一樣自然,看這樣的電影讓人感到很舒服、心曠神宜,尤其男主角"馬丁康普斯頓"的演出讓我嘆為觀止,看來蘇格蘭地區自從"史恩康納萊"及"伊旺麥奎格"後第3位天王巨星即將誕生,DVD附加內容包括一段"伊旺麥奎格"向"馬丁康普斯頓"道賀的情景,傳承意味濃厚。由於他的年齡和劇中角色相仿,所以十分訝異他能將青少年獨有的神情揣摩的維妙維肖,時而叛逆、耍狠、不屑卻不脫純真、頑皮,由於青少年多半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我總認為需要有點年紀的人來詮釋青少年會比較在行,但是"馬丁康普斯頓"卻誠摯而打動人心,雖然他演出問題青少年,卻搏得了觀眾百分之百的同情與關懷。

導演"肯洛區"已經年近70歲了,難得卻還能拍出一部十分貼近青少年想法、行為的電影,「甜蜜十六歲」有許多細節都是能夠讓人感同身受的,刻畫出青少年衝動、執迷、嚮往自由、掙脫束縛的一面,男主角"林恩"的心願無非是想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罷了,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惜社會無法提供他正常的管道發展,只能從黑社會向上爬,他資質非凡而備受角頭老大器重,眼看平步青雲一切順利夢想即將實現,然而最後才發現心目中所建構的理想世界正一步步瓦解,而且踏上的是一條不歸路。結局屬於開放式結局,對社會、對個人提出疑問、吶喊,這並非拙劣的收尾方式,但是我覺得仍有一絲遺憾無法滿足。

「甜蜜十六歲」可能是比較聰明、變通版本的「永遠的莉莉亞」,「永遠的莉莉亞」全片充滿了無力感來控訴這個變態社會,但「甜蜜的十六歲」主人翁卻年輕氣盛思路清晰,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卻仍舊踏上了不歸路,因為缺乏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因為一般青少年總會犯的錯誤─自以為是、執迷不悟等,當然比「永遠的莉莉亞」是更上一層樓了,而且"肯洛區"的電影也一向有口皆碑,只是我覺得少了一些一鳴驚人的批判力道,就像「我的名字是喬」般最後都出現了戲劇性的悲劇轉折,感覺缺乏解決問題的誠意,不過我對本片的期待絕對是超乎尋常,感到稍許失望也算在接受範圍內。

相關電影:
無法無天
★★★★、衝擊年代★★★☆、我的名字是喬★★★
永遠的莉莉亞
★★★、陽光少年殺人事件★★★